位置导航>> 首页>>武大要闻>>正文
详细新闻
【砥砺奋进】人才强校,共创一流
发布时间:2017-10-18 17:04  作者:  来源:人事部  访问次数:

来源:人事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坚持把人才作为支撑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要务、第一责任,高端人才总量质量不断提升,人才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尊重学者、尊重学术的环境和文化日益形成,人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人才强校、人才兴校已成为武汉大学迈向“双一流”的最大引擎和根本动力。


引凤筑巢,珞珈人才方阵更加壮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大“内培外引”力度,人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院士、长江杰青、“四青”(青年千人、青年拔尖人才、青年长江、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等高端人才方阵不断壮大,高端人才总量达到330余人,5年净增200余人,为2012年的2.5倍;“四青”人才达到137人,是5年前的10倍。5年来,历届入选的长江学者稳居全国前五位,其中2015年居全国高校第三位;2017年杰青入选人数居全国第六,创历史新高;青年千人入选人数逐年翻番,2017年进入全国前五;青年拔尖人才共入选19人,总数居全国前五位,文科类入选人数居全国高校第二位。

 

高度重视,人才管理体制更加完善

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坚持党管人才,坚持人才工作“一把手”负责制,书记、校长担任学校人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全面领导全校人才工作。尤其是将2017年定为“人才强校”年,校领导班子务虚会和全校中层干部会均把“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作为最重要的议题深入研讨,“人才强校”逐步成为全校共识。高频率研究、高效率决策,仅2017年上半年,就召开5次人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专题研究人才工作。

成立人才工作专门机构。2016年,学校在人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成立了“武汉大学人才与专家工作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校内各方面资源,全方位做好人才引进、培养、服务等工作,为学校人才工作迈上新台阶构建了良好的工作平台。

逐渐形成校院齐抓的人才工作格局。在人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建立了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各司其职的工作协调机制;通过调整薪酬分担机制、设立队伍建设业绩奖励等多种举措,持续激发院系引才育才活力和人才工作积极性;通过完善二级单位考核机制、全员聘用制,明确二级单位人才工作责任和目标,强化了院系在人才工作中的主体责任。

 

广开渠道,人才引进途径更加多元有效

多途径全方位宣传,让武大引才形象“亮起来”。学校不断加强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积极宣传学校“引凤筑巢、虚位以待、求贤若渴”的引才理念和态度。在ScienceNature、国家千人计划网、未名空间人才、中国教育在线等在海外学者中有较大影响力的杂志或网站上发布一系列引才广告,通过驻外使领馆、校友会、国际会议等多种途径进行推送,在学校官网、官方微信、官方微博、“武大人才之家”微信公众号等媒介上持续不间断发布引才信息。

举办国际交叉学科论坛,把海外学者“请进来”。2014年起,我校在国内高校中较早以举办学术论坛的形式将海外学者邀请到学校来考察交流,目前已成功举办四届国际交叉学科论坛,邀请700余位海外英才集聚珞珈山。参会人才数量和质量连年提升,成效日益显现,一大批人才与我校达成了引进意向,并来校工作。论坛已成为我校青年千人申报的重要来源,成为我校引才工作新品牌。

举办海外专场招聘会,主动“走出去”引才。校领导带队,知名专家参团,同时鼓励各院系自行组团赴海外招聘。5年来共举办30多场海外招聘会,足迹遍布美国、欧洲、日本、新加坡各大名校,吸引千余名人才参会。通过政策介绍、细化交流、现场互动,与参会者达成了引进意向,一批海外学者依托我校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等人才项目,并来校工作。学校还专门设立了武汉大学海外人才工作站,把“人才猎头”直接设到了国外。

 

搭建平台,人才集聚效应更加突显

以重点关键岗位吸引一流人才和团队。十八大以来,学校进一步加大全球招聘院长、重点实验室主任力度,先后拿出10余个岗位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全职引进一批院士、千人、长江、杰青等高层次人才担任院长、系主任或重点实验室主任,约占院系总数的1/35年来共引进各类人才320余人。

成立高端平台和多学科交叉研究院集聚人才。依托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国家高端智库,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国家级高端平台,大力引进培养优秀人才。同时,学校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方向,整合优势资源,成立了高等研究院、医学研究院和工业科学研究院,集聚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仅这三个多学科研究院就集聚了包括3名两院院士、9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7名创新千人,13名杰青、16名青年千人等在内的一大批高端人才。

支持高端人才发挥“领头羊”作用。坚持充分尊重、积极支持、放手使用,在学科布局、人才引进、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全面支持,充分发挥高端人才领军作用。支持引进的高等研究院院长朱玉贤院士大力引进青年千人,目前高研院全职PI全部来自海外高水平大学或科研机构,青年千人占一半以上;舒红兵院士担任医学研究院院长后,引进的人才中有1人入选杰青,2名青年千人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支持;支持引进的动力与机械学院院长、工业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刘胜教授引进包括长期千人、青年千人、百人计划专家在内的20多人的高水平科研团队,为刘胜主持获批国家重大仪器专项、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奠定了强有力的人才基础。

 

多措并举,人才培育支撑体系更加健全

“一事一议”培育学科领军人才。学校遵循人才发展规律,对于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有希望出重大成果的潜力人才,根据发展需求,采取一事一议、个性化支持的方式,集中资源、针对扶持、重点攻坚、以点带面,培育学科领军人才。

“四个一流”培养青年拔尖人才。按照“一流人选、一流机构、一流导师、一流支持”的原则,2017年起学校实施“青年拔尖人才出国培育计划”,遴选支持优秀青年学者,派往境外一流高校或科研机构,师从一流国际名师,合作开展前沿领域的科学研究,并通过保留薪酬待遇、提供优厚奖学金等方式,使其安心研究。

“四个优先”围绕人才配置资源。变“筑巢引凤”为“引凤筑巢”,充分尊重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先导性地位,建立了以人才为先导和核心的资源配置机制,努力做到“四个优先”:即人才经费优先投入,物理空间优先提供,研究生指标优先保障,人才住房优先解决。

 

创新机制,尊重人才、学术氛围更加浓厚

优化人才成长发展的体制机制。落实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精神,遵循人才发展规律,推进人才培养引进、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机制改革,如推进特聘研究员制度,改进“351人才计划”,改革职称评审制度,优化人才引进评价程序等,努力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发展的人才制度体系。

建立多元化薪酬分配体系。出台《武汉大学高层次人才协议工资制暂行办法》,平衡了校内外人才待遇差距,有效地稳定了高层次人才队伍。制定了《冠名教授管理办法》,设立了超过1亿元的人才引进基金,利用社会和校友捐赠资助高层次人才,吸引了一批高端人才加盟。

大力营造尊重人才的环境和生态。学校领导把优化人才环境、营造学术氛围作为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核心,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服务人才、成就人才的环境和氛围,让人才有获得感、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举办珞珈学术与人才发展论坛、学术报告会、学术午餐会、学术沙龙等方式,为学术研究和学术创新搭建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通过校领导定期慰问、走访,或召开引进人才座谈会、建立微信群等形式,加强与各类人才的联系和沟通,增进相互理解与信任;通过及时落实解决人才关心的住房、配偶工作、子女入学、就医等难事、琐事,为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保障。

(编辑:付晓歌)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文章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0
武大校报
专题网站
发稿统计

 电子邮箱:wdxw@whu.edu.cn 新闻热线:027-68754665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珞珈山 传真:68752632 邮编:43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