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武大要闻>>正文
详细新闻
十大新闻评选:聚力,在我们的2017
发布时间:2017-12-31 01:08  作者:肖珊  来源:武汉大学报社  访问次数:

记者:肖珊

12月,是收获的季节,我们在这个时节盘点,细数这一年的成果;

12月,是谋划的时段,我们在这个时节登高,憧憬下一年的美好。

12月27日,武汉大学2017年度十大新闻评选会举行。近20位评委齐聚一堂,在既认真庄重又欢乐祥和的气氛中,围绕候选条目和候选人进行热烈讨论,结合投票网站数据,认真评选出年度十大新闻和新闻人物。


评选维度有哪些变化?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评委组成更多元化,除了职能部门负责人、2位新闻学专业评委,还特别邀请了人文社科资深教授於可训,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付磊,以及2位学生代表。

“希望尽可能多地倾听和尊重来自不同维度的声音。”校党委副书记沈壮海介绍。他还强调,“大学的发展最终离不开教育的本质。武汉大学的十大新闻,最重要的是要彰显教书育人。”

评委们亦各抒己见,畅谈自己评选的侧重点——

“我注重三个字:新、高、特,即:新闻性、高水平、特色强。例如,2017年全世界都在关注十九大,十九大是中国最大的新闻,体现了‘新’。武汉大学在这一新闻事件中的表现,也就是重大新闻。”於可训指出。

“我们武大人将2017年命名为‘人才强校年’,人才工作可圈可点。一定要突出人才,突出学术。”付磊说。

“要注意硬新闻与软新闻结合、动态新闻与静态新闻结合、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结合、特色新闻与标志性新闻结合。”“《武汉大学报》一整版的候选条目和候选人材料,很好地体现了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等新闻价值要素,看得出当时报道这些新闻的方式很专业,这是十分可喜的。”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陈刚、肖珺分别从新闻专业的角度进行了阐发。

评委们一致认为,重大事件、标志性成果、高社会影响力、武大独有的新闻优先考虑。另外,那些虽然微小,但是有温度、有情怀、传播效果好、引起情感共鸣的新闻也应在列。


评委们钟情哪些新闻?

44条候选新闻和2位新闻人物候选人中,有些受到评委们的一致青睐,它们的关键词是:十九大、双一流、人才强校年、人才培养、文明校园。而候选条目也让人联想起了一年来其它相关事件。

用十九大精神浸润师生、指导建设“双一流”。我校进入“双一流”名单的获选票数最高,因为它的意义不言而喻。正如校党委书记韩进在《光明日报》访谈中指出的,“这标志着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已进入施工期,也标志着中国高校要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迈开新的探索步伐。”用十九大精神指导建设“双一流”,早日将我校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是我们共同的武大梦。

人才强校成果丰硕,高端人才“强磁场”正在形成。一个顶尖学者可以率领一支队伍,壮大一个学院,提升一个学科。10月份,校长窦贤康率团访美,3天举行4场人才招聘会,我校首个海外人才工作站落户纽约。正是在这种不舍昼夜的干劲下,2017年我校各项人才指标全线“飙红”——新增“国字号”人才总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包括2位中国科学院院士、12位长江学者、23人入选“千人计划”青年项目……

让最好的人才培养人才,教授给本科生上课日常化。测绘学科院士团队20年坚持为大一新生上专业基础课,六院士团队成为星光熠熠的“荆楚好老师”。张祖勋院士捐资100万元,在遥感信息工程学院设立“教书育人奖”,鼓励耕耘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在校园传为佳话。计算机学院的两位老师张沪寅和蔡朝晖,忍着病痛给学生上课,只因“耽误不起的90分钟”这一朴素信念。

文明花开珞珈山,爱与暖的传递生生不息。武大作为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获得者,可谓实至名归。这里不仅有美好的山水,更有让人眷念的人文。奋斗到最后一息的朱英国院士、“中国发展经济学引路人”谭崇台、飞机上挺身而出救人的沈吟医生、立志传承土家族民俗文化的“最土博士”腾跃,以不同的方式传递感人的情怀;于丹团队驻守梁子湖23年探索出“梁子湖模式”,挂职干部刘星领衔创建西藏大学生态学团队,双双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50多名师生20年接力为“励志盲叔”周顺导读……爱,就像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让珞珈山充满了诗意与温暖。

今年的评选进一步加大了新媒体新闻比重,官方微信10万+热点推送条目,也成为评委们讨论的热点——

“7000多名毕业生穿学位服,在行政楼前一一接受‘拨穗礼’,充满了仪式感、庄重感和荣誉感。”

“突发新闻是新闻报道的难点,十分考验新闻工作者的迅速应对能力,‘生死速递肺移植’做了矩阵式的新闻报道,这是十分难得的。”

“梅园是武大人相认的符号,是青春的纪念章。梅园小操场电影放映了66年,它的前世今生引起了无数师生校友的回忆和共鸣。”

评委们也非常重视网络投票情况,投票网站排名以“无形的力量”影响着他们最终的投票。


网上投票的师生最关注啥?

12月21日,“武汉大学2017年十大新闻候选条目·新闻人物候选人”材料,在校报、新闻网、官方微信、学校专题网站同步上线。

今年的投票网站设置了每个IP只有一次投票权,新闻最高得票近1500,人物最高得票超过1500,投票数比往年设置为每个IP每天可投一次还要多,说明十大新闻评选受关注度越来越高。

评委中的本科生代表蒋从斌说,他们班同学中,70%以上投了票;陈刚讲授的《新闻写作课》班上,参与投票的同学占90%以上。

从网上投票的结果看,前3名分别是:首届中法非三方高等教育论坛在我校举行、徐红星窦贤康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这说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与担当、顶尖科学家、“双一流”是许多师生心中的前三名。

紧接着是:从武大走出的百名两院院士、六院士共上一门课、遥感学科在两个榜单排名全球第一、“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夺金、7000人的毕业拨穗礼、入选首批网络安全学院、26个科技项目转化“变现”14亿、资智回汉、六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入选12位长江学者等。这意味着,学者、学科、学术、学风和学生,是师生们普通关注的焦点。44条候选条目和2位新闻人物候选人,之所以能从全年近2000条校园网主页新闻中脱颖而出,也是因为这一点。

2位年度新闻人物候选人,“农田院士”朱英国和“高空救人”的沈吟医生,虽然得票数有差异,但他们都以不同的方式感动了网友。

“朱英国院士将一生献给了国家粮食安全,沈吟医生用温暖的手救助病人,这两种爱让人难以抉择该选谁。但是,他们的爱都植根于珞珈这片土壤,滋养着我们,激励着我们。”评委中的研究生代表王萌说。

从另一组数据来看,网上得票数高的条目,其原新闻的网上点击量或阅读量也相应更高。

“双一流大学,院士聚集地,学术成果越来越多,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江城多山,珞珈独秀。一草一木,诉说历史。”“珞珈是宝地,武大聚英才。”网友们在投票之余,纷纷在后台留言诉说心情。

关注十大新闻评选,实际上是在关注学校发展,是师生校友爱校兴校情感的流露和表达。也许,评选的意义最重要的并不是最终评出了哪十大新闻,而是在评选的过程中,武大人积聚起了新的前行的力量。

(编辑:杨欣欣)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文章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0
武大校报
专题网站
发稿统计

 电子邮箱:wdxw@whu.edu.cn 新闻热线:027-68754665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珞珈山 传真:68752632 邮编:430072